我是一名90后,經常從別人口中聽到紅木家具的珍貴,曾經我對此無感,覺得這些紅木家具笨重而且毫無舒適感可言,放在家中也顯得老氣橫秋,實在沒法和現代家具相比。有次和朋友閑聊,正好旁邊放了一對緬花的圈椅,他說:家具還得選擇實木的,紅木是上品,等將來老了,細看這上面的各種痕跡和破損,都能憶起我的大半輩子。簡單的一句話讓我產生了興趣,原來紅木家具還有這功能—承載記憶!這一點真的打動了我,我開始去了解。
紅木家具,傳承歷史源遠流長,大量歷史文獻證明:中華名族從秦漢以后,就逐步由“席地而坐”轉變為“垂足而坐”,家具也隨之而增高,到唐宋時期基本定型,明清時期達到巔峰。紅木家具承載著中華名族的歷史與文化走到今天,已然成為了我們的國粹。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幾乎都是明清款式。而我偏愛明式家具,造型大方、比例適度、輪廓簡練舒展,精于選料配料、注重木材本身的紋理和澤;其設計匯聚了古人的智慧與高超的技藝,非常美觀且舒適。
中國的古典紅木家具都是采用榫卯結構,不用釘不用膠就能讓家具牢固長久,這是一項令國人驕傲的傳統技藝,延續至今。古代的木匠不僅會做家具,而且會修建房屋,那些令人嘆為觀止的古建筑如今已不能重現了吧,這些技術上的遺失讓人無比惋惜。幸好還有留存至今的家具,請珍惜這份智慧與技藝的結晶。
紅木家具,承載記憶與文化,傳承智慧與技藝,我越來越愛。